2022·工作回顾
坚持党建引领
● 深化政治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工智院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顺利完成党支部属地化各项工作,加入南沙科技系统党委,持续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
● 响应南沙科技系统党委号召,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一线。
战略使命定位
工智院进一步凝练使命定位,构建“1+2+3+N”的科研创新体系。以建设华南地区知名特色新型研发机构为“1”个目标,围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2”大科研方向,着力打造粤港澳合作工业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沈自所科技成果华南转移转化平台“3”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节能环保、纺织印染、船舶制造、新能源、核电、电子制造等“N”个行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研项目争取
● 与省内外企业或高校合作新增立项的纵向科技项目以及承担的企业委托项目共计91项,与多家行业规模企业实现合作。
● 面向当前“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科研任务组织新形势,牵头或主动承接的重大项目的能力持续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
● 获评广东省级杰出人才、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南沙区高端领军人才--杰出人才等称号。
● 培养高级职称1人,联合培养研究生6人,引进3位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深造。
创新平台建设
● 作为依托单位获批建设广东省院士工作站。
● 与战略合作企业共建“纺织印染数字制造创新中心”。
科研进展与亮点
● 集中力量攻坚退役动力电池正负极片全自动拆分难题,实现国内首台套精拆装备的技术突破;深入开展工业产品表面缺陷检测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性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检测方法。
● 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制造解决方案和模块化技术,形成行业专用工业软件平台和智能分析决策支撑组件池,在纺织印染行业获得深入应用。
● 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化的工业边缘计算任务云协同卸载方法”,研发基于国产芯片和开源操作系统的边缘控制器、边缘网关产品以及船海边云协同系统;SL900无人船实现了产品化定型和终端销售,立项研制了SL110多功能无人船。
● 开发了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超低温脱硝除氨催化剂;基于高效分离效率的离心萃取器,开发了萃取率达99%的新型绿色低共熔溶剂,可快速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并实现资源回收。
科研宣传与影响力
● 完成工智院展厅设计与建设。
● 携科研成果亮相第二十四届深圳高交会。
● 举办2022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专场成果对接会。
● 广州市科技局专题报道工智院产学研先进事迹《十年磨剑,工业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谱新篇》。
● 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科技创新大会分论坛、广州科普大讲堂、南沙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 加入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担任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理事单位以及南沙区新能源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单位。
管理支撑工作
● 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届理事会构成及工智院章程,任命工智院新一届领导班子。
● 引进咨询公司开展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梳理与重构。
● 工会工作成效显著,于广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优秀等次,加入南沙科技行业工联会,持续强化内部组织文化建设与员工关怀力度。
荣誉获奖
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中纺联纺织行业信息化成果奖解决方案二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银奖、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届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三等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杰出企业“推荐装备奖”。
2023·未来展望
展望2023,工智院将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沈自所在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积极对接《南沙方案》,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及产业投资环境,持续发掘新的内生动力与业务增长点,投入更大的精力继续主动谋划和承接大平台、大项目并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技术需求,凝练科学问题,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痛点,充分发挥工智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将工智院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知名特色新型研发机构而不断努力!